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舉國上下聯防聯控的抗擊下,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事件,已經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目前全國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工作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統籌推進。
在4月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常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指出,當前“我國防范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我們充分認識到,當前復工復產、振興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我們有信心,在取得疫情阻擊戰的勝利之后,我們工業系統一定可以打贏一場更加艱苦卓絕、更加蕩氣回腸、更加史詩般輝煌的復工復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
一、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復工復產、振興經濟的主要矛盾
“金磚四國”創始人高盛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提出,新冠疫情發生在最不該發生的時刻,目前世界經濟剛開始復蘇,這場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打擊將超出其他所有方面。奧尼爾分析,這場疫情對世界經濟的重創,主要是對市場需求的重創。從石油和化工行業當前復工復產的形勢分析,我們強烈感受到了市場需求不足的沉重壓力。
首先,人們對生活消費品的需求更加理性。目前中國消費市場除了個人防護用品和醫療藥品需求激增外,對其余消費品特別是高端消費品、奢侈消費品的需求都更加理性,此前有人預測的報復性消費至今還未出現。
其次,市場對生產資料的需求,除春耕的農資需求外,其余生產資料需求都呈現減緩或推遲的態勢。以汽車為例,2019年中國乘用車終端消費2 103萬輛,降幅為3.2%,延續了2018年負增長的態勢。今年汽車消費更是出現了大幅下降。有人預測,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滑30%。汽車銷量下降,石油化工為之配套的輪胎、涂料、結構件、密封件的需求都會大量減少。目前,全球原油價格大幅波動,整個化工行業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有些價格呈現“跳水式”下滑態勢。2020年前兩個月,我們行業銷售收入下降20.7%,實現利潤同比下降50.7%,就是一個有力證明。
再次,進出口需求也出現大幅下滑的局面。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總額7 222.1億美元,同比下降2.8%。石油和化工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總量的15.8%,其中出口2 269.5億美元,同比下降1.8%;進口4 952.6億美元,同比下降3.3%,貿易逆差高達2 683.2億美元。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隨著全球疫情的大幅蔓延,今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局面,全球貿易必將首當其沖。今年行業內外貿企業紛紛反映,不少進出口訂單減少、推遲甚至取消,進出口形勢將會出現更加嚴峻的局面。
綜合分析全行業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前企業復工復產最現實、最根本、最核心的矛盾就是市場需求的矛盾。沒有市場需求,就沒有經濟的發展,更沒有經濟的繁榮。不少企業領導坦言,當前企業最大的困難就是需求不足的困難,最大的痛苦就是需求不足的痛苦。因此,開拓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創造新需求是當前復工復產、振興經濟的當務之急。
二、開拓市場需求既面臨全新挑戰又面臨全新機遇
“!焙汀皺C”從來都是相輔相承、此消彼長的。市場經濟的實踐也告訴我們,需求決定生產,但生產也能創造需求。石油和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既有向下游市場提供終端產品、又有為上游產業提供原材料的顯著優勢。充分發揮這個優勢,不僅是全行業化危為機、主動作為的突破口,更是全行業抓住機遇、開拓市場的“先手棋”。因此,推動產業鏈協同合作,大力提升行業創新能力,開拓新市場、創造新需求,不僅是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復工復產和化解下行壓力的硬招、實招,更是全行業實現長遠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和優化升級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們全行業采取四大措施擴大需求。
一是主動與上下游產業對接,不斷開拓新的增長點。在國務院國資委產業聯盟的支持下,石油化工行業正在與機械行業在重大裝備和汽車配套方面合作;與輕工行業在新型消殺產品、個人保健產品、可降解可循環塑料方面合作;與紡織行業在醫療防護用品、新型紡織原料方面合作;與煤炭行業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現代煤化工方面合作;與建材行業在綠色環保新型建材原料方面合作;與有色行業在副產硫酸利用方面合作。我們希望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合作,聯手開拓出一批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的增長點。
二是搶抓新一輪基本建設機遇,努力擴大生產資料的供給能力。目前國務院正在抓緊啟動一批重大基本建設項目,這批規模宏大的重大基本建設項目主要集中在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和生命健康產業建設等方面。這批新一輪重大基本建設項目,將會形成可觀的生產資料需求。抓住這一機遇,將會對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工程材料、電子化學品、橡膠制品等形成巨大的拉動力量,形成實實在在的新需求。
三是緊緊抓住行業進出口優勢,積極開拓穩外資、穩外貿的市場地位。當今我國是全球制造業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國家,全球制造業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一應俱全,在全球產業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工產品生產國和最大的化工市場。中國化工市場份額已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40%,有人預計這個數字2030年會達到50%。改革開放以來,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公司都來到了中國,他們看中的就是中國市場。目前中國疫情防控的形勢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信心和新的希望,他們都希望中國企業能夠盡快復工復產,盡快恢復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進展的“天時”,國內產業體系齊全的“地利”,各國都希望中國經濟盡快恢復的“人和”,逆勢而上,有所作為。要在國際經濟及其困難的形勢下,盡量優先保障大客戶、長期客戶的訂單,全力支持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鞏固發展好我們外貿系統的老朋友、老客戶、老關系,讓困難時期的訂單、合作成為鞏固長遠市場的“壓艙石”。當前,全球疫情蔓延,世界各國對防護用品、消殺產品、醫藥新產品的需求十分巨大,石油和化工企業要抓住這些新需求、新變化,主動創新、優質服務、贏得市場。
四是大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全力搶占一批行業競爭的技術制高點。在市場需求變化的新形勢下,我們清楚地看到,行業技術制高點的競爭依然十分激烈,誰能搶先一步占領技術制高點,誰就能取得壟斷性的優勢,我們一定要在化工新能源技術和能源新技術、高端化工新材料、專用精細化學品、生命科學、現代煤化工和節能環保安全等方面全力開發出一批超前、超高、實用的新技術,在“危機”中邁出由石油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堅實步伐。
我們一定要通過多種扎實有效的措施,把市場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都充分挖掘出來,讓世界再一次看到中國內需市場的巨大潛力、韌性和優勢。
三、市場需求開拓能力是檢驗行業和企業競爭能力的試金石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大難臨頭、危機襲來,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在當前全球經濟最艱難的時刻,我們的行業、企業不僅要活下來,而且要活得更好,這才是我們的追求。當前市場需求的開拓能力不僅是對我們最現實、最嚴格的考驗,也是對我們行業和企業提升戰略創新能力、應變組織協調能力、產品結構調整能力的一次重大機遇。充分發揚這次舉國一致、上下同心抗擊疫情的偉大精神風貌,我們一定可以開創出疫情勝利后,中國工業振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更加輝煌的勝利!
來源:本文根據李壽生會長在《應對疫情重創振興工業經濟》論壇上的發言整理,摘自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