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懸浮劑是以懸浮液為基礎研究開發的農藥新劑型,具有高效、環保和安全等特點,符合今后農藥劑型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農藥減量化使用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簡單介紹了農藥干懸浮劑的特點、組成和生產工藝等,總結歸納了目前國內該類產品的開發現狀,并對未來干懸浮劑的發展提出建議。
劑型加工是農藥商品化及推廣應用的基礎,高效、環保和安全是當前人們在農藥使用中關注的焦點,也是我國實施農藥減量化使用的基本要求。一直以來,可濕性粉劑、懸浮劑和水分散粒劑等在使用時形成懸浮液的劑型,各具優勢,為絕大多數農藥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有效途徑。然而,可濕性粉劑作為傳統的農藥劑型,加工過程中會出現粉塵污染,嚴重危害操作工人身體健康,且使用過程中顆粒粒度大,懸浮液的懸浮率相對較低;懸浮劑盡管以水為介質,環保性能方面大大改善,但懸浮劑屬于粗分散體系,在貯存過程中容易出現析水、膏化、奧氏熟化等物理不穩定現象;水分散粒劑配方組成復雜,生產過程中存在間歇式和手動操作,加工程序繁多,生產環境差,產品顆粒大。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農藥劑型應用性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尋求加工簡單,穩定性高,環境友好的新型農藥劑型迫在眉睫。干懸浮劑(Dry Flowable,DF)是在可濕性粉劑、懸浮劑和水分散粒劑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固體顆粒產品。其以水為介質進行研磨,先制成懸浮液,再進行噴霧干燥制得。按照我國現行農藥管理的相關規定,干懸浮劑納入水分散粒劑的管理范疇,認為干懸浮劑是水分散粒劑的一種形式。然而,與其他水分散粒劑生產方式相比,干懸浮劑組成簡單,加工方便,同時避免了可濕性粉劑存在的粉塵污染,不存在類似于懸浮劑貯存過程中的物理不穩定性問題。這一新劑型以其優異的理化和應用性能,在農藥加工市場嶄露頭角。
干懸浮劑(DF)由原藥、分散劑、潤濕劑和其他助劑組成,以水為介質先通過砂磨制成懸浮液,然后通過噴霧干燥塔獲得固體顆粒,使用時兌水稀釋形成懸浮液。干懸浮劑在國際上備受推崇,占所有粒狀產品的14.5%,僅次于擠出成型法(27.5%),著名的國際農化公司均有相應的產品。由于生產設備投資大,技術工藝和助劑性能要求高,干懸浮劑在國內的發展較慢,目前只有少數品種實現工業化。
1.1 干懸浮劑的特點
與其他劑型相比,干懸浮劑具有以下優點:1) 生產環境好,工人勞動強度低,能夠實現規;、綠色化生產;2) 產品為顆粒狀,無粉塵,流動性好,貯存和運輸方便;3) 在水中快速崩解,稀釋后顆粒細度為1~5 μm,低于水分散粒劑形成的顆粒粒徑(5~15 μm),分散性和懸浮性較好;4) 可以兌水噴霧使用,也可拌土使用,施藥方法靈活,安全性好,不易產生藥害;5) 藥液顆粒細微,能均勻附著在靶標表面,黏附性強,耐雨水沖刷。在加工過程中,干懸浮劑也存在一些缺點:1) 生產過程中能耗較大,設備一次性投資較大,生產操作技術性較強;2) 助劑使用量大,且噴霧干燥時的高溫對助劑耐熱性要求較高。干懸浮劑與懸浮劑、水分散粒劑理化性能等方面的比較見表1。
表1 干懸浮劑與相關劑型的比較
1.2 干懸浮劑的配方組成
干懸浮劑的配方組成相對簡單,主要包括原藥、分散劑和潤濕劑,有時根據需要添加崩解劑、黏結劑和載體。干懸浮劑配方的典型組成成分及用量見表2。
1.2.1 分散劑
分散劑通常是指能夠減少分散體系中固體粒子聚結的物質。分散劑在干懸浮劑中的主要作用為:1) 提高濕法粉碎的效率以及懸浮液的固含量;2) 減少干燥過程中活性成分凝聚;3) 保證兌水稀釋后懸浮液的懸浮率。盡管農藥分散劑種類繁多,包括聚羧酸鹽類、磺酸鹽類(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木質素磺酸鹽類)和磷酸鹽類等,但是由于生產過程中懸浮液需要經過噴霧干燥,熱風進口溫度不低于110℃,出口溫度不低于50℃,因此,干懸浮劑所選用的分散劑應具有較好的耐熱性。木質素磺酸鈉是由木質素經過磺化而成,顏色深、吸濕性強、耐熱性差,不能適應大部分干懸浮劑產品的需求;聚羧酸鹽類分散劑外觀呈白色,具有較好的耐鹽性和耐高溫性,可以吸附于原藥顆粒表面,通過空間位阻或靜電斥力阻止其聚結,在干懸浮劑加工中具有較大優勢。
1.2.2 潤濕劑
潤濕劑通常是指具有增加液體取代固體表面空氣能力的物質。在干懸浮劑配方中,潤濕劑主要起到2個方面的作用:控制體系的表面張力,使固體原藥顆粒表面容易被水潤濕,并迅速崩解;降低藥液表面張力,使藥液容易在昆蟲體表和作物葉片上濕潤展布,增加藥劑附著量。目前,干懸浮劑配方開發中除了使用常規用于水分散粒劑的潤濕劑,有時也在兌水使用時添加有機硅和有機氟等表面活性劑作為潤濕劑。
1.2.3 黏結劑
當干懸浮劑成粒率較低時,需要添加合適種類的黏結劑,從而在噴霧干燥時使粒子之間形成更多、更堅固的固體橋。此外,黏結劑還可以使干懸浮劑的顆粒具有一定的硬度,在包裝和運輸過程中不易松散成粉。黏結劑的黏合效率與使用量和機械性能密切相關,并不是黏結劑的用量越多,黏合效率越好。當添加量太大時,盡管顆粒硬度增加,但是顆粒的崩解性隨之變差。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黏結劑,篩選出合適的用量,在滿足制劑崩解性的同時,盡量使顆粒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在實際生產中,為了不影響干懸浮劑在水中的崩解性能,多使用羥甲基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預膠化淀粉等水溶性高分子物質作為黏結劑。
1.2.4 崩解劑
崩解劑是指遇水后自身可以發生崩解,同時能對活性成分崩解起到強化作用的物質。由于懸浮液霧滴濃縮固化成粒,顆粒內部的孔隙非常發達,一般入水后崩解速率較高,但是部分干懸浮劑產品在使用中會出現顆粒不崩解,分散不完全,懸浮率低和堵塞噴頭等問題,這就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崩解劑。崩解劑以水溶性物質居多,常見的崩解劑品種主要包括:淀粉及其衍生物類(干淀粉、交聯及非交聯羧甲基淀粉鈉、預膠化淀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類(交聯及非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微晶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鈣);吡咯烷酮(交聯及非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它類(硅酸鎂鋁、氣相二氧化硅、海藻酸鈉)等。
1.2.5 載體
載體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強的吸附性能,在干懸浮劑配方中無功能性作用,主要是作為填充劑來調節活性成分質量分數。多數高質量分數的干懸浮劑很少或者不使用載體,而低質量分數的干懸浮劑中載體所占比例較大。載體的理化性能可以明顯影響干懸浮劑的使用性能,在選擇時應考慮以下因素:硬度、細度、吸附容量、流動性、吸濕性能和電荷等。干懸浮劑中常用的載體包括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和輕質碳酸鈣等。
1.3 干懸浮劑加工工藝
干懸浮劑加工的具體流程:1) 將原藥、助劑、載體、水按比例添加到配料槽中,攪拌均勻,使用高速剪切機進行粗粉碎,進入2級砂磨機進行砂磨;2) 磨細后物料進入壓力噴霧干燥塔干燥、造粒,檢測干燥塔底部出料成品,合格后進行包裝。具體工藝流程見圖1。其中,濕法研磨和噴霧造粒是干懸浮劑加工的重要工藝。
噴霧造粒是通過霧化器將懸浮液噴霧于干燥室內的熱氣流中,使水分迅速蒸發制備小顆粒。該方法在數秒內即完成懸浮液的濃縮、干燥和造粒過程。當形成的霧滴與熱空氣在干燥器內接觸后,熱空氣與霧滴進行傳熱傳質,隨著水分的蒸發,首先在霧滴外表面形成一層薄殼,使內部水分向外遷移阻力增大。此后吸收熱量后表面已不再保持濕球溫度,成半干狀霧滴,溫度升高使中心部分水分氣化。當達到一定壓力后氣體從外殼的薄弱部位釋放出來,則中心部分形成空穴,干燥后得到空心球狀產品。噴霧造粒時產品性能受到熱風入口和出口溫度、進料泵流量、霧化器壓力和懸浮液濃度等諸多因素影響。
1.4 產品理化穩定性檢測
1.4.1 顆粒硬度
為了確保在搬運和貯存過程中不因擠壓或者碰撞而導致顆粒破碎,干懸浮劑顆粒需要具有一定的硬度,顆粒硬度可以通過硬度計測定。由于干懸浮劑與水分散粒劑的生產工藝不同,其顆粒硬度不如水分散粒劑,因此,在助劑選擇時應充分考慮顆粒的硬度。
1.4.2 崩解性
崩解性是為了確保產品兌水噴霧時,干懸浮劑能夠迅速崩解形成均勻懸浮液,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堵塞噴嘴。干懸浮劑水中崩解性的測定方法:25℃時,稱取0.5 g樣品置于具塞量筒內,加入250 mL標準硬水,1 min后,以30次/min的速度顛倒混合,以顆粒全部崩解所需的顛倒次數表示。
1.4.3 潤濕性
測定干懸浮劑的潤濕性目的是確保固體制劑用水稀釋時,能迅速浸濕,并與水混合,同時潤濕時間的長短也會影響到微粒在水中崩解速率。對于干懸浮劑而言,潤濕時間在60 s內為合格。
1.4.4 入水分散性
與水分散粒劑一樣,干懸浮劑兌水稀釋后能夠形成懸浮液,因此,入水分散性是產品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其主要目的是測定有效成分在水中迅速均勻分散的能力。
1.4.5 懸浮率
粒子在水中的懸浮性是干懸浮劑生物活性充分發揮的重要保證,通常以懸浮率表示。具體測定方法參考《農藥懸浮率測定方法》(GB/T 14825—2006)。
1.4.6 熱穩定性
將制備的干懸浮劑置于(54±2)℃恒溫干燥箱14 d后,進行樣品檢驗。檢測指標主要包括有效成分質量分數、崩解性和懸浮率等。
1.5 干懸浮劑的開發現狀
干懸浮劑在國外發展較為成熟。德國巴斯夫的60%唑醚·代森聯DF(百泰)、70%代森聯DF(品潤)、50%醚菌酯DF(翠貝)、80%硫磺DF(成標)、50%乙烯菌核利DF(農利靈)和70%吡蟲啉DF(艾美樂)等產品也已經在我國登記上市。近年來,國內部分農化企業也開發了相關產品,同時申請了相關專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干懸浮劑的發展。國內開發的干懸浮劑產品見表3,關于干懸浮劑的專利見表4。
表3 目前國內開發的干懸浮劑產品
表4 目前部分干懸浮劑的國內專利情況
在我國全面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的背景下,改良傳統劑型和研發新劑型是實現農藥減量化使用的有效途徑之一。此外,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病蟲草害防治在國內迅速發展,但真正能夠用于飛防的藥劑相對缺失,需要加快研發高分散、適用于低容量噴霧的制劑。農藥干懸浮劑具有易于崩解,高度分散,顆粒細微均勻等優點,在眾多劑型中嶄露頭角,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但是由于干懸浮劑是新的加工劑型,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1)有效成分品種單一,助劑性能參差不齊。由于噴霧干燥過程需要一定的高溫,更適合于高熔點的固體農藥有效成分,且對助劑的要求較高。因此,需要改進生產技術,拓展有效成分范圍,開發耐熱性助劑。2)配方適應性差,生產工藝成熟度低。當前,噴霧干燥塔造價昂貴,技術要求較高,產品質量仍有提升空間。今后,嘗試提升噴霧造粒技術,降低設備成本,同時改進包裝機械和包裝材料,才能促進農藥干懸浮劑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許逸飛1,秦敦忠2,曹小麗2,馮建國1. 國內農藥干懸浮劑的研究開發概況. 現代農藥, 2018, (1): 1-4, 31
作者單位介紹:1. 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2. 江蘇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