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探索采用無人機開展玉米灌漿期病蟲害防治的可行性,篩選防治玉米主要病蟲害的藥劑,2017年開展無人機防治玉米灌漿期主要病蟲害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無人機能夠解決玉米灌漿期施藥困難的問題。20%氯蟲苯甲酰胺SC對鮮食玉米灌漿期主要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300 g/L苯甲·丙環唑EC對玉米南方銹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鮮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風味和品質的幼嫩玉米,也稱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其具有甜、糯、嫩、香等特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種植面積也隨之擴大。2017年,江蘇省睢寧縣雙溝鎮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超過200 hm2。據調查,睢寧縣鮮食玉米灌漿期的主要病蟲害有玉米螟、棉鈴蟲、斜紋夜蛾、桃蛀螟、高粱條螟、玉米彎孢霉葉斑病、玉米南方銹病等,上述5種害蟲為害鮮食玉米雌穗,嚴重影響鮮食玉米的商品性。為做好鮮食玉米灌漿期病蟲防控工作,確保鮮食玉米的品質,為開展無人機防控鮮食玉米灌漿期病蟲提供依據,于2017年采用無人機施藥,進行防治鮮食玉米灌漿期病蟲試驗。
1.1 供試藥劑
32 000 IU/mL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杜邦農化有限公司
25%咪鮮胺乳油——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
300 g/L苯甲·丙環唑乳油(150 g/L苯醚甲環唑+150 g/L丙環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1.2 試驗田概況
試驗田位于睢寧縣雙溝鎮官路村,該地塊面積53.3 hm2,為流轉土地集體種植,1年種植3茬,1茬越冬菜,2茬玉米。第1茬玉米在4月上、中旬播種,7月上旬收獲;第2茬玉米7月中旬播種,10中旬收獲。該試驗田肥力中等,均勻一致,土壤為砂壤土。
試驗于2017年9月7日進行,為第2茬種植。玉米處于揚花授粉末期,品種為蘇科糯3號,面積3 hm2。使用大疆八旋翼MG-1農業植保機噴霧,噴施藥液量為9 L/hm2。
1.3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3個處理:
處理① 32 000 IU/mL蘇云金桿菌WP 1 500 g/hm2(制劑用量,下同)+25%咪鮮胺EC 1 150 mL/hm2;
處理② 20%氯蟲苯甲酰胺SC 450 g/hm2+300 g/L苯甲·丙環唑EC 300 mL/hm2;
處理③ 清水處理。
每個處理3次重復,藥劑處理小區面積3 300 m2,清水對照小區面積60 m2,各小區隨機區組排列。除藥劑因素外,其它管理措施一致。
害蟲防效調查:
施藥前調查害蟲發生基數,藥后7 d調查害蟲殘存數。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調查20株。剝查受害株的活蟲數,分別記錄棉鈴蟲、玉米螟、斜紋夜蛾、桃蛀螟、高粱條螟等主要害蟲活蟲數,與對照區比較并計算各處理校正防效。
病害防效調查:
施藥后21 d,調查玉米彎孢霉葉斑病、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病情況。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調查10株玉米上部7張葉片發病情況,統計病株率、病葉率,計算病情指數,與對照區比較并計算各處理病指防效(表1)。
試驗數據用Excel進行整理,并采用DPS軟件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對不同處理的防效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1 對玉米灌漿期害蟲的防治效果
各藥劑對玉米灌漿期5種害蟲的防效見表2。20%氯蟲苯甲酰胺SC 450 g/hm2處理對鮮食玉米灌漿期害蟲防治效果明顯,對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為83.03%,對棉鈴蟲的防治效果為79.06%,對斜紋夜蛾的防治效果為80.46%,對高粱條螟的防治效果為82.45%,對桃蛀螟的防治效果為100%。其與32 000 IU/mL蘇云金桿菌WP 1 500 g/hm2處理防效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2.2 對玉米灌漿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供試玉米蘇科糯3號極易感玉米彎孢霉葉斑病,各處理玉米彎孢霉葉斑病的病株率均達到100%。300 g/L苯甲·丙環唑EC 300 mL/hm2處理玉米彎孢霉葉斑病病葉率為96.97%,病指防效為21.08%,與25%咪鮮胺EC 1 150 mL/hm2處理的病指防效差異不顯著(見表3);300 g/L苯甲·丙環唑EC 300 mL/hm2處理對玉米南方銹病的病指防效為64.19%,與25%咪鮮胺EC 1 150 mL/hm2處理的病指防效差異極顯著。
2.3 對玉米的安全性
施藥后觀察發現,各處理區玉米生長正常,與空白對照區相比無明顯差異。結果表明,在試驗劑量下,各藥劑處理對鮮食玉米生長安全。
2017年首次開展無人機防治鮮食玉米灌漿期病蟲害試驗。試驗發現:使用無人機進行鮮食玉米灌漿期病蟲害的防治能解決玉米灌漿期施藥困難的問題;20%氯蟲苯甲酰胺SC對為害鮮食玉米雌穗的主要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顯著提高了鮮食玉米的商品性;300 g/L苯甲·丙環唑EC對玉米南方銹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20%氯蟲苯甲酰胺SC、300 g/L苯甲·丙環唑EC對玉米安全,可以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此試驗對使用無人機防治普通玉米后期病蟲害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能夠解決玉米后期因為玉米植株高、環境郁閉無法開展人工防治的難題。
來源:邵統響1, 夏中衛1, 魏穎1, 張欣芳1, 王煒2, 張芳3.無人機防治鮮食玉米灌漿期病蟲害效果初探. 現代農藥, 2018, 17(2): 51-53
作者單位介紹:1 江蘇省睢寧縣植保站;2 徐州市植保植檢站;3 江蘇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