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天氣變化多端,導致各種病害叢生,細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病接踵而來。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個最近很火的藥——氯溴異氰尿酸,真菌、細菌、病毒都有殺。
1 氯溴異氰尿酸它的優點有哪些?
1.1 適合防治復合型病害
農田中病害發生復雜,通常是某一侵染力較強的真菌實現侵染,在植物體表造成創口后,其他真菌、細菌、弱性寄生菌再趁機通過傷口侵染,故大田中病害多是混合發作,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氯溴異氰尿酸是對細菌、病毒、真菌均具有殺滅效果的成分,最適合防治復合型病害。
1.2 快速封閉創口
植物體表的蠟質層就像人類皮膚一樣,對內部植物組織發揮保護作用,病害發生以后,蠟質層被病菌破壞,植物組織裸露。
氯溴異氰尿酸對植物蠟質層無任何影響,故對植物使用安全。植物病斑出現后,蠟質層被破壞,氯溴異氰尿酸直接接觸暴露的植物組織后,會快速導致病斑處最表層的植物細胞木栓化,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即病斑處最表面的植物細胞不透水不透氣,對病斑實際發揮封閉作用,有效阻止病斑繼續發展。
1.3 對細菌性病害速效性強
細菌性病害發生量呈上升趨勢,但有效藥劑種類卻在減少,尤其是農用鏈霉素被限制使用、葉枯唑退出原藥登記后,針對細菌性病害的藥劑只剩下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及銅制劑等。
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速效性較差,整體防治效果不高;有機銅制劑(喹啉銅/噻森銅)安全性好但速效性欠佳,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無機銅制劑(氫氧化銅/氧化亞銅)速效性突出但安全性較差,在細菌性病害防治方面均存在缺陷。
氯溴異氰尿酸直接導致病菌細胞死亡,加之可封閉植物傷口,細菌性病害引起的病斑見藥后即迅速變干,對細菌性病害速效性好。
1.4 對病毒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氯溴異氰尿酸對病毒病活性最為突出,大田使用表明,如一周內連續使用兩次,可明顯導致已有花葉癥狀逐漸減輕,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表明對病毒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1.5 混配性廣
溴異氰尿酸混配性很廣,但不能與有機磷和堿性農藥混用。
用于作物上如何使用以及使用時應注意什么?
糧食作物:每畝用20~40克,對水25~50千克均勻噴霧。
蔬菜、瓜果、經濟作物:北方地區用2000~2500倍液噴霧,南方地區用1000~1500倍液噴霧。浸種:濃度為500毫克/千克,浸種24小時即可。
注意:
●不能與堿性農藥、有機磷農藥、敵敵畏、滅多畏、丁硫克百畏、銨鹽類、尿素、磷酸二氫鉀混用,不能與純單一元素的葉肥混用,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氯溴異氰尿酸“速渡”對紅提葡萄、中華油桃個別品種敏感,慎用。
●防治細菌性、病毒性病害,最好間隔一周連續使用兩次。
●對真菌性病害持效期較短,單純防治真菌性病害時不建議單獨使用,可搭配其他成分一起使用,即可保證持效期,更提升見效速度及可靠性。
●在配藥時,先將氯溴異氰尿酸溶解后,再放入其他成分
來源:棚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