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唑醇是三唑類殺菌劑的重要品種,屬于甾醇脫甲基化抑制劑,對擔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病害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己唑醇在國內登記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小麥白粉病、蘋果斑點落葉病和梨黑心病等,市場發展前景好。目前,己唑醇的主要加工劑型是乳油和懸浮劑。然而,乳油使用大量的芳烴類溶劑,不僅嚴重危害人畜健康,而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懸浮劑屬于粗分散體系,配方組成復雜,貯存過程中容易出現析水、沉淀、膏化和奧氏熟化等不穩定現象。
微乳劑是由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自發形成的熱力學穩定、外觀透明且各項同性的分散體系,具有物理穩定性好、貨架壽命長、擴散滲透能力強、生物活性高等特點。早期也有研究者成功研制了己唑醇微乳劑,然而,該配方使用了3種乳化劑,配方組成相對復雜,且乳化劑用量高達20%,這既增加了配方的生產成本,又增加了表面活性劑對的環境污染風險。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和江蘇擎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通過溶劑和乳化劑的系統篩選,獲得了配方組成簡單,乳化劑使用量低的己唑醇微乳劑,并驗證了該微乳劑的生物活性。
研究人員在室溫下將已唑醇原藥與不同助溶劑混合,超聲溶解后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加入不同溶劑和乳化劑混合均勻,補充去離子水得到微乳劑。通過物理性能測試(表1)和生物活性測定(表2)對微乳劑進行了綜合測定。結果顯示:5%己唑醇微乳劑較佳配方為:5%己唑醇原藥,18%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環己酮為1:8),15%乳化劑(EL-40:農乳500#為5:1),水補足余量。制備的5%己唑醇微乳劑對水稻紋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優于市售的10%己唑醇乳油,與10%己唑醇微乳劑抑制效果相當。
表1 5%己唑醇微乳劑性能指標測定結果
項目 |
測定方法 |
測定結果 |
外觀 |
目測 |
淡黃色半透明液體,無可見懸浮物及沉淀 |
分散情況 |
GB/T 1601-2001 |
快速分散外觀透明 |
乳液穩定性 |
GB/T 1601-2001 |
無油無沉淀 |
透明溫度范圍/℃ |
GB/T 1936-2001 |
-14~60 |
pH值 |
GB/T 1601-2001 |
6.07 |
低溫穩定性 |
GB/T 1936-2001 |
合格 |
高溫穩定性 |
GB/T 1936-2001 |
合格 |
表2 微乳劑對水稻紋枯病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試驗 病菌 |
藥劑 |
毒力回歸方程 (y=) |
相關系數(r=) |
EC50 (mg/L) |
毒性比 (EC50對照藥劑/EC50試驗藥劑) |
水稻紋 枯病菌 |
10%己唑醇乳油(對照藥劑) |
7.2623+1.6908x |
0.9896 |
0.0459 |
1.43 |
10%己唑醇微乳劑(對照藥劑) |
6.4229+0.9524x |
0.9952 |
0.0321 |
1.06 | |
5%己唑醇微乳劑(試驗藥劑) |
6.6042+1.0555x |
0.9994 |
0.0302 |
- |
該研究獲得了配方組成簡單,乳化劑用量低,性能優異的己唑醇微乳劑,對農藥微乳劑配方開發具有借鑒作用。